科技引領未來、創新驅動發展。9月28日,中機六院召開2022年科技創新大會。大會深入貫徹國機集團2022年科技創新推進會部署要求,積極落實河南省教育科技創新大會以及設計河南建設工作會會議精神,總結近年來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績,表彰科技創新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分析研判當前科技創新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安排部署未來一段時期科技創新的重點工作任務。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孟慶利出席會議并講話,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余小元作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報告。公司董事陳鋒以及公司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出席大會。大會由公司總工程師張清寬主持。
近年來,公司始終把創新擺在高質量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求真務實、銳意進取,科技創新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智能工廠集成化技術、基于BIM的工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技術、綠色工程設計技術、工藝物流仿真技術、冷鏈物流關鍵技術、工業爐群余熱回收綜合利用技術、建設工程全生命周期數字化服務平臺、全過程工程咨詢管理平臺、智能工廠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
培育了一批科研人才。新增全國工程設計大師1人、省級工程勘察設計大師1人、集團首席專家2人、集團高級專家11人、鄭州市高層次人才4人、中原城鄉建設大工匠2人。
創造了一批科研成果。“十三五”以來,公司獲得國家授權專利242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軟件著作權登記267項;主編、參編標準規范39項,其中國家標準(圖集)17項、行業標準10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364項。
建設了一批科研平臺。截至目前共擁有9個外部科研平臺,其中國家級3個、省級5個、市級1個。
塑造了一批品牌工程。先后完成了大族激光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中科曙光昆山工廠、中鐵智能化高端裝備產業園、中國二重飛輪儲能裝置智能工廠、安陽文體中心、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等一大批難度大、品質高、效益好的標志性工程。
會上,孟慶利指出,作為中央企業,公司要積極踐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站位,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到大力推進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開拓創新,蹄疾奮進,奮力開創公司科技創新新局面。
為進一步推進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孟慶利提出要著力抓好以下重點工作:
一是優化科技創新策劃布局。要進一步強化一線生產部門出題者的作用,突出其科技創新策劃布局的主體責任,全面對標國內先進技術水平,提高科技創新策劃的系統性和戰略性。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過程管理。要加強組織領導,組建高水平研發團隊,實施重大科研課題重點管理措施,保障科研課題成果質量。
三是構建良好科技創新生態。要加強科技創新文化、科研體系、人才隊伍建設,優化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化國際國內高水平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高科研成果技術水平。
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要不斷創新科研成果轉化方式,暢通科研成果轉化路徑,加大科研成果轉化激勵力度,推動科研成果應用和迭代更新,提升科研成果轉化成效。
孟慶利強調,要堅持綠色、智能創新方向,發展綠色智能核心技術,堅持應用創新與集成創新方式,堅持標準引領、平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布局,堅持“公司抓總、中心主建、部門主戰”的創新模式,鍛造核心技術競爭力,提升市場話語權,奮力開創公司科技創新工作新局面。
余小元在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國機集團創新驅動戰略,堅持“鍛造國機所長、服務國家所需”的戰略定位,真正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緊緊圍繞公司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目標,以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和生產一線技術需求為導向,聚焦綠色、智能發展方向,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深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著力發揮高層次人才在創新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持續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質量,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大力推進綠色、智能技術應用,為公司打造國內一流的綠色與智能工程服務商提供強大技術支撐。
會上,公司副總經理吳旭東宣讀了《關于表彰公司“十大科技創新人才(含團隊)、技術、工程項目”的決定》的文件。公司領導分別為獲獎團隊和個人進行了頒獎。
會議還進行了科技創新工作經驗交流。第一工業工程院工藝集成所所長李保強、第五民用工程院總設計師王東分別就所承擔的工程項目創新工作內容和經驗進行了交流;第一工業工程院總工程師史康云、第四工業工程院總工程師李小春、第二民用工程院總工程師劉巖、公司副總工藝師李龍雨分別圍繞部門業務特點分享了創新工作的情況、思路和經驗。
中心主任、總工程師,部門、子公司第一負責人、總工程師,十大科技創新人才、技術、工程項目獲獎代表,公司技術專家、高層次人才、專職研發人員等在現場參加會議,公司其他人員以視頻形式參加會議。
Copyright 2013 機械工業第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